镇江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巡礼|京口民政:实干笃行,用心用情写好“民生答卷”

所属分类:机构动态  来源:镇江12349平台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坚实,专项事务服务保障更加规范,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凸显……5年来,京口区民政局全面把握民政工作“民心、民生”的政治属性和“兜底、基础”的工作定位,高标准落实重点目标任务,实干笃行,用心用情写好“民生答卷”。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近年来,京口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狠抓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加大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先后将镇江信缘康米山颐养院建设、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及3A级象山街道红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圆满完成,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方面,一方面不断提升居家上门服务质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参与80周岁以上老人及60周岁以上低保、分散供养特困等半失能、失能老年人的居家上门服务工作,上门服务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居家生活提供便利,近5年来共实施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998户,资金支出268.07万元。

  社区养老方面,加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61个社区已建成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其中3A级15个、2A级25个,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保健、心理疏导等服务。

  机构养老方面,目前,京口区在业养老机构8家,养老床位2078张,比2020年增长820张;积极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近5年已有2家养老机构获评“四级”、1家获评“三级”、4家获评“一级”,形成了高、中、低档全覆盖;同时,紧抓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通过日常巡查、联合检查、专家排查等方式定期排查养老机构安全隐患。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坚实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5年来,京口区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深化“温情救助”改革,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以低保、特困救助为基础,低收入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为补充,以发放保障金为主要保障方式,同时灵活采取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多样化救助内容,为困难群体构建稳定、有效、可持续的多元支持体系。全区共保障低保对象2070人、特困人员134人。2019年以来,全区共有1.42万人次纳入低保保障,累计投入资金1.159亿元;共有599人次纳入特困保障,累计投入资金1108.21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732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199.4万元。

  2022年开展的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区完成入户排查已纳入保障和服务的对象3829人、未纳入保障但可能存在特殊困难或风险的对象53人,8家养老机构完成自查。通过专项整治,发现解决问题20个,新纳入各项保障政策困难群众39人,纳入需要跟踪帮扶的重点户(人)271人,全部落实街道、社区“1+1”的帮扶措施。

  全面推进低保“扩围增效”。通过线下走访和线上预警相结合,及时发现符合条件人员并纳入低保;落实好渐退缓退政策,促进困难群众稳定脱困;落实好成年无业重残“单人保”政策,做到应纳尽纳。2021年底,代表江苏省参加民政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第三方绩效评价,获得全国排名第一序列的好成绩。










专项事务服务保障更加规范






     有序推进区划地名工作。完成丹徒-京口等乡镇(街道)级界线勘定工作;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先后增补地名等信息804条;积极参加全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全区有30家路、街、巷、桥、古渡口和闸坝获评市、区级地名文化遗产,其中6家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

  积极开展儿童关爱保护活动。全面搭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和“儿童主任+专业社工”精准关爱服务模式;精准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机制,提高困境儿童动态化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困境儿童合法权益;打造“一站一品牌”,挖掘和整理“心理关爱”等6个未保站品牌;落实宝塔山社区科普馆等18个“苏童成长”践习基地,举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心理指导服务、文体活动、学习教育帮扶等活动700余场次。2020年以来,为208人次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助33.5332万元,为5091人次其他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助608.96万元。

  积极推进精康点建设。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培训,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定期对已建和在建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摸底,逐项进行查漏补缺,有力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实质化运行。

  依法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工作。5年来共办理18238件婚姻登记业务,其中跨区域办理2427对,涉外和涉港澳台158对;跨区域及涉外和涉港澳台办件量居全市首位。

  有序推进殡葬工作。完善规范区殡葬改革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私埋乱葬行为的排查整治,对全区公墓、殡葬服务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落实市区惠民殡葬政策,5年来,为符合政策的8105名去世户籍人员及常住人员办理减免丧葬费用合计1198万余元。









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凸显






     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全区共有登记注册社会组织224家,其中5A级社会组织2家,4A级社会组织3家。

  强化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利用公益创投活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完成9个项目,受益人数达到460人次,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培育壮大慈善事业发展。紧紧围绕“扶贫济困、助医助学、救急解难”的宗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募集慈善资金,扎实开展慈善救助活动。打造“家门口慈善”服务品牌,做到及时贯彻、主动探索、三级联动,初步实现了慈善工作向社区转移,慈善工作模式向“慈善+社工+志愿者+网格员”转型,慈善救助方法向“结对帮扶、精准帮扶、灵活帮扶”转变的基层慈善工作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