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老年助餐:实践经验与现实困境
所属分类:机构动态 来源:镇江12349平台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已成为一大养老难题。近些年,我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建设“老年食堂”“养老助餐点”,一定程度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题。本文通过调研发现,“老年食堂”运营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保障难持续、助餐方式较单一、运营监管欠规范等问题。推进“老年食堂”长效运作,要争取社会支持、改进服务方式、抓好管理监督、加强宣传引导,确保“老年食堂”长效、规范、安全和科学运营。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养老助餐服务日渐进入各级政府和学者的视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但总体来看,作为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一个新兴产物,养老助餐服务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养老助餐服务点的建设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杭州、武汉、南京等一些大型城市。本文通过对SY区“老年食堂”的实证调研,寻找提高养老助餐服务质量的可行方法,从而促进村社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改善,更好地使老年人“老有所依”。
-01-
模式与成效:农村老年食堂运营的地方实践
(一)案例概况
SY区位于浙江北部,作为东部发达县区,早在201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5%。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该区60岁以上人口有21.0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5.12%,老龄化程度较高。
近年来,SY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福祉,2021年,该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开设‘老年食堂’不少于20家,鼓励通过各种方式开设‘老年食堂’,对今年开设的‘老年食堂’的硬件投入给予补助,并在‘老年食堂’运营过程中按照实际老年人就餐人次进行补助”,随后出台了《关于推进老年食堂建设和运营的实施意见(试行)》《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星级运营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老年食堂”建设目标、开展方式、建设标准和扶持政策等,对各乡镇街道建设和运营的“老年食堂”,分别给予总额不超过10万元和20万元的补助。
经过几年发展,该区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运营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23年8月,全区累计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52家,累计供餐总量达82万人次,为全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运营模式
自“老年食堂”政策推行以来,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结对、社会参与、志愿帮扶等途径,建立“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的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主要有五种模式:
一是“公益性组织经营”模式。主要依托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由具有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共有8家参照这种模式(谢塘镇、盖北镇、上浦镇、驿亭镇、丁宅乡、岭南乡、陈溪乡、汤浦镇),其中多数由区内名企———大通集团负责运营,具体为:大通集团安排2-3名厨房工作人员在镇街居家养老中心为老年人烧菜、提供管理和服务,所有蔬菜均由大通集团提供;汤浦镇“老年食堂”则由名企———拓普集团负责运营,所有运营费用均由该公司承担,乡镇和老人不需补贴和付费,极大地减轻了乡镇和老人的经济负担。
二是“养老机构助餐”模式。主要依托辖区内较为成熟的社会养老机构开设“老年食堂”,共有5家,社会养老机构拥有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管理经验,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三是“市场化运作”模式。该模式由乡镇街道与社会餐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委托社会餐饮企业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用餐或配送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社会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堂食,如章镇镇—丰乡邻里中餐厅、下管镇—管溪农家菜、长塘镇—黄洪土菜馆、百官—外婆烧自选餐厅,由社会餐饮企业提供用餐场地、餐食、餐具等,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少赚一点、个人出一点”方式,为老年提供用餐服务。另一种是由社会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配送服务,该模式用餐地点一般在村委会专门开辟的房间,由社会餐饮企业定点定时统一将餐食送到村老年食堂,如小越街道委托绍兴凯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东关街道委托上虞家味坊饮有限公司提供餐饮配送服务。
四是“社区自办”模式。老年人比较集中、需求旺盛的社区,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等方式,在村(社区)居家养老机构配置“老年食堂”,就地满足老年人的用餐服务需求,如百官街道南丰社区、小越街道越兴社区等。
五是“政府食堂供应”模式,由街道政府食堂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
(三)主要做法与成效
1.明确政策扶持,加强财政投入保障。
SY区根据不同助餐模式的实际建设运营成本,制定差异化的财政资金补助方案,对于开设的“老年食堂”,在场所租赁、装修及设施设备购置给予7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家。“老年食堂”开放天数不少于300天,按年就餐人次数给予分段激励,其中年服务量10000人次以内的,按照3.5元/人次补助;10001-20000人次的部分,按照4元/人次补助;20001以上部分,按照4.5元/人次补助,年补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
同时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多方筹集资金,减轻老人负担,如小越街道、谢塘镇建立“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乡贤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四个一”为老助餐服务模式,汤浦镇积极对接社会公益组织———拓普集团,合理压降运营成本。
2.做好精细供给,满足老人多样需求。
“老年食堂”是为老年人解决就餐需求的场所,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制度及服务标准,SY区要求各“老年食堂”必须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收费价格、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举报电话等要上墙公示。
老年人就餐区域应进行无障碍设置,配置适合老年人的餐桌椅、餐具、冷暖设备、消防设备、灭蝇灯等设施设备,并放置一定数量的“惠老助餐席位”告示牌。考虑到老年人的用餐特点和习惯,“老年食堂”饭菜以蒸煮为主,少油少盐,软糯可口。每餐至少一荤一素一汤,保证饭菜营养均衡。
探索建立助餐对象一人一档制度,针对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碎食、流食等特需餐。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日常巡查和督导,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食品安全检查,严格执行集中采购、集中管理、统一监测、统一配送全程追溯,守牢食品安全生产底线。
3.强化数字支撑,提供灵活用餐服务。
建成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完成与省民政厅“浙里养”、市智慧养老、区城市大脑等平台的端口对接。依托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接入助餐点和助餐服务对象信息,实时掌握各家助餐点运营情况和老年人就餐情况,为老年人灵活提供营养配餐等便利服务。
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完成20.1万余名老年人数据信息核对,开通市民卡“老年食堂”刷卡功能。针对地理位置偏远、用餐需求人数较少且人员分散的村,动员村内身体健康、乐于助人的党员群众,以“邻里互助”方式为身边有用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送餐入户服务,打通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
经过几年实践探索,SY区“老年食堂”建设和运营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区20个乡镇街道都建成了至少1家老年食堂(助餐点)。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创新运营模式,积极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便捷、实惠、安全的养老助餐服务,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和喜欢。
-02-
老年助餐的现实困境
在调研中发现,SY区“老年食堂”在建设和运营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亟需破解。主要有:
1.部分乡镇(街道)干部对办好“老年食堂”的信心不足。他们认为,农村老人收入普遍不高,平时舍不得花钱,日常餐饮要求很低,赴“老年食堂”就餐的意愿不高,担心“老年食堂”开了以后没有老人来用餐,对办好“老年食堂”的信心不足。
2.“老年食堂”覆盖面和普及面不够。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目前SY区20个乡镇街道的“老年食堂”均已建立,多数已经运营,但课题组调研发现,不少乡镇街道为了完成该项任务,暂时选择辖区内的某个村作为“试点”进行推进,服务对象局限于该村的老人,其他行政村的老年人由于路途较远或其他原因则享受不到该项“福利”。
3.多数“老年食堂”只提供午餐,并限堂食或自取,这对于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来说尤为不便。
4.各“老年食堂”对用餐老人年龄要求不统一。如有的要求60岁以上、有的要求70岁以上,还有的要求80岁以上,尚未形成全区统一的标准,引起部分老年人的不满意。此外,“老年食堂”对老人的收费同样存在2元、3元、4元、5元、5.5元等标准不一的现象。
5.安全隐患尚需重视。如老年人赴“老年食堂”就餐或餐后回家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老年人就餐食物安全问题等。
6.多数“老年食堂”运营成本较大、持续困难。无论是养老机构助餐模式,还是社会餐饮机构服务、社区自办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营困难。如汤浦镇达郭村“老年食堂”,一年20多万元的运营资金由邻村一私人老板提供赞助,一旦中断,“老年食堂”就难以为继;谢塘镇“老年食堂”的运行经费也是该镇党委政府多方设法筹集的,稳定性也不强;下管镇“老年食堂”委托管溪农家菜运营,该餐馆负责人同样表示,“为老年人提供用餐完全出于社会责任,根本没啥盈利,我们每天提供的菜不重样,还要安排专人、场所为老人用餐提供便利。”
-03-
老年助餐的优化路径
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食堂”的建设和运营对于弥补养老助餐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整合多方力量,争取社会支持,实现“老年食堂”长效运营。
进一步完善区级现有扶持政策,对“老年食堂”的财政补贴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老人,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补助方式从一年结算一次调整为一季结算一次,以减少资金垫付压力。
建议各乡镇街道在区级补贴的基础上,建立配套资金补助政策,加大对“老年食堂”运营的经费补助力度。积极弘扬孝德文化、乡贤文化,广泛发动乡贤、企业老板、群众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按照“政府补贴一部分、老年人自支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村集体资助一部分”的方式,为家乡“老年食堂”建设捐资出力,实现“老年食堂”的长效运营。
第二,改进服务方式,拓展配送业务,确保“老年食堂”规范运营。
“老年食堂”在为老年人提供堂食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为服务半径内需要配送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一是设立集中取餐点。由于部分老人居住地离“老年食堂”路途较远,赴“老年食堂”就餐不大方便,建议在用餐老人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一个取餐点,规定取餐时间,由“老年食堂”定时派人送餐,方便老年人就近取餐。
二是建立配送中转站。对于腿脚不便等原因确实需要送餐上门的老人,在所在村或社区办公地点建立配送中转站,“老年食堂”只需把食品送至中转站即可,然后由村社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餐服务。
三是依托外卖平台配送。在调查摸底各“老年食堂”配送需求的基础上,由民政部门统一与“饿了么”“美团”等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建立配送合作关系,提高价格谈判能力,适当降低配送价格,通过外卖平台实现送餐上门。
第三,抓好管理监督,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老年食堂”安全运营。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老年食堂”的日常监管和指导,推进“老年食堂”安全运营,逐步实现老年食堂“阳光厨房”全覆盖,确保“老年食堂”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让老年人吃得安全、放心。
针对老人来“老年食堂”就餐路上或就餐后回家路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要求老年人在“老年食堂”首次就餐时签订协议,明确“老年食堂”用餐外的安全责任。此外在疫情等重大突发卫生事件期间,要改“堂食”为“配送”,杜绝各类疾病传播隐患。
第四,加强宣传引导,统一思想认识,确保“老年食堂”科学运营。
一方面,乡镇街道层面要统一思想认识。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在外就餐已逐渐为城乡老年人群所接受,要消除头脑中固有的老年人餐饮节俭的传统观念,积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使这项便民服务覆盖更多的老年人群。
另一方面,基层群众层面要做好宣传引导。建设“老年食堂”,主要是破解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重点群体“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要加强对“老年食堂”服务半径内老年人的适度宣传,让老年人群普遍知晓政府推出的这项民生实事,享受“老年食堂”为老年人带来的实惠。
-04-
结 语
养老是民生福祉大事。无论是北京的“老年餐桌”、上海的“长者食堂”,还是杭州的“社区老年食堂”,都是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地方探索和创新实践,这些养老助餐服务在满足老年群体就餐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老年食堂”“老年餐桌”等养老助餐点在建设和运营中仍存在一些难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今后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老年食堂”等养老助餐点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助力作用,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