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某养老行业协会专家近日表示,最近在和多家养老机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机构内确实出现了农村老人因经济原因退院增多的情况。在南方某GDP百强城市运营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的一位从业者表示:“往年,老人因去世或经济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约为15%。而今年上半年,许多老人家属都主动找上门来说因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多数时间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护理。这也导致机构整体退院率提高到25%。”报道中提到的一个案例显示,年届5旬的陈某曾将患脑梗的母亲送进当地一家养老院,每月收费2600元,他和妹妹各负担一半。今年上半年从工地失业找工作未果,经济压力与日俱增后,他选择把母亲接回家护理。他们大多是50岁上下的农民工,上得抚养老人、下要补贴子女。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他们去城市干建筑小工、保洁等,收入还不错;但现在经济下行,留给他们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很多人只能退回农村待着。很多被送进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是半失能或全失能老人。在养老院,他们有相对专业的护工24小时照顾,各种器械设备也更健全。回到家,多数家属从零学起才发现,这是份让人身心俱疲的工作,缺少专业护理知识也很难让他们把老人照顾好,比如不会注意老人饮食的营养搭配;老人感觉不舒服了,才想起测血压;床单和老人身上穿的衣服,只有看上去很脏时才换洗。另一方面,喂饭、吃药、每天定时翻身、清理大小便这一系列琐碎的动作,将照护者与老人深度绑定,行动的自由大大地受限。早在2019年,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就在调研中发现,北京市养老机构盈利状况十分严峻,只有4%的养老机构实现盈余,62%的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收回投资。一线城市都这样,其他地方情况只会更差。这样做势必会带来服务质量的下滑,也很难留下专业护工。即便费用降低了,相对农村老人和家庭的收入,养老院的收费还是太高了。大多数农村老人一个月只能领200元左右的养老金,如今子女也因找不到工作捉襟见肘,如何能负担得起每月至少2000多元的费用?这就是当下中国1.2亿(60岁及以上)农村老人的养老困境。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农村绿皮书”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农村养老经济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主体欠缺且服务质量不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支撑资源有限等。半个月前,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发文强调,有需求的地区可引入符合条件的国有或民营企业专业化、连锁化建设运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在重庆等地,前期通过减免房租、政府承担改造装修费用等,再以市场化方式运营,数十家农村养老院得到了稳定发展。但要缓解1.2亿农村老人的养老困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一代一代的农村老人,只能寄希望于子女经济条件的改善,让他们安度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