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一文梳理阿尔茨海默病大家担心的问题

所属分类:健康小常识  来源:镇江12349平台

阿尔茨海默病也被很多人称为“老年痴呆”,是在衰老的基础上,外加各种病因导致的、以记忆等认知功能逐步衰退的最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


家中有老人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担心自己老了是否也会患病。阿尔茨海默病真的会遗传吗?哪些人容易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于药物的效果应该保有怎样的期望值?多久复诊一次?健康时报邀请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徐俊教授给出解答。


微信图片_20240422180546.jpg

01

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吗?


徐俊教授:在患病人群中,只有5%的人群是单基因遗传。换句话说,100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只有5个是因为携带了突变基因,而且突变基因是致病性的,这个比例很低。

对阿尔茨海默病来说,最常见的遗传易感基因就是载脂蛋白E4基因,携带者如果携带一个杂合子,有3-4倍的发病风险。如果有2个杂合子变成纯合子,风险会增大10-12倍。

看起来遗传基因导致的比例增加这么多,很多人会担心。但我国目前七八百万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概率不交叉重叠,只是增加了风险。相较于担心遗传,更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640.jpg

02

哪些人容易得认知障碍?

第一,有慢性疾病没有很好管控的人。比如三高人群,家里有直系亲属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但不重视,慢病没有得到很好管控,这是最常见的高危人群。

第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运动、睡眠、社交网络持续的自我学习、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维持。

第三,老年期退休后懒散、不定期体检。退休以后吃睡慵懒终日,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回避每年的体检,这部分人群也存在一定风险。


03

阿尔茨海默病能治好吗?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慢性疾病,我们一定要记住,与疾病长期共存是治疗的最主要目标。能够定期固定就诊救治的患者和没有很好依从性的患者,从诊断到释放的差距非常显著。

其实作为患者,不可能全部到北上广来看病。在当地有熟悉自己病情的主诊医生对稳定病情非常重要。患者可以在主诊医生的推荐下,寻求更高级别的专病中心。但最终的长期管理和互动,一定要在当地的医生管理下,包括专科医生、护理团队、康复团队,这种对他熟悉情况和知根知底的管理,才是这一类疾病长期全面管理关键的抓手。


04

阿尔茨海默病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要个体化滴定。因为人种之间有差别,中国人的体重或者药物的耐受程度比西方白种人可能会少很多,所以不能直接生搬硬套,拿国外的药物方案来用。建议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滴定化调过程。

第二,服药后要严格监测不良反应。实际上,药物每加多一种,药物之间就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我们应该要密切监测,按它的严重程度分级。

第三,药量增加要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如果患者服药还没有达到标准剂量,就已经能够很好地感受到药物带来的症状改善,可以缓一缓,不一定要快速地再增加药量。除非患者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各方面的客观条件希望获得更好的效果,那和主诊医生充分沟通以后,可以再进行药物的调整。

05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久复诊一次?

一般建议没有认知损害的半年复诊一次。有认知损害或者已经治疗了但是效果不明确的三个月复诊一次。

复诊既可以是线下的,也可以是线上的。形式可以是做各种各样的量表、抽血、影像学,这由研究中心来决定。

这对于认知功能的保持、认知功能变化的记录来说非常关键。除了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还要关注他的精神行为症状,及时复诊,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提醒或者药物的调整,防止患者出现不良的后果或者意外。



来源:荣上医科

本作品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略有改动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本作品描述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我司立场;

本作品的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