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银发经济,要从这六大领域推进
所属分类:机构动态 来源:镇江12349平台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这是继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银发经济”再次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可见,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加速和程度加深,银发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银发经济已经从理念推向行动,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
庞大人口:铺就银发经济的坚实基础
银发经济,是指在人口老龄化加深和老龄社会加剧背景下形成的专门为银发人群消费服务的产业集群和经济活动,银发经济产业体系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特征,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几乎覆盖国民经济行业的所有类别。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老龄化水平不断升高的动态过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银发经济恰恰就是人口老龄化机遇的体现。从全生命历程视角看,老年人度过生产性年龄段转为纯消费者,老年人口增加意味着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然而,从经济需求视角看,人口老龄化水平攀升,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高,老年人成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构成成为影响经济总需求的重要因素。 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亿人,老龄化水平超过10%,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启动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键。承上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典型的“五超”特征:
规模超巨 老年人口数量在2020年2.64亿人基础上倍增至本世纪中叶5.2亿人,位居世界第一,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潜在老年消费市场 速度超快 老龄化水平将在2020年18.7%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多,达到40%以上,迈入超老龄社会,老年人从社会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老年消费需求从社会总需求的次位走向主位 水平超高 本世纪中叶及之后,老龄化水平始终维持在40%以上,将跻身于全球高度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需求和消费成为社会需求和消费的主流 水平超高 本世纪中叶及之后,老龄化水平始终维持在40%以上,将跻身于全球高度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需求和消费成为社会需求和消费的主流 形态超稳 本世纪中叶以后的社会将维持超老龄社会形态,形成稳定长久的规模型消费需求 差异超大 老年人口的区域、年龄、健康、收入、类型等内部差异巨大,造就多元性、多样性的消费需求。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和全面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也是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所有年龄段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规模不断扩大且成为社会主体的老年人口需求奠定了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基础。
走向蓝海:消费需求造就巨大潜在市场
人口兼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属性,作为生产者为经济运行提供劳动力资源,只存在于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作为消费者,消费行为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系统性影响是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底层逻辑。不可否认,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系统带来劳动力稀缺、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等压力,但是越是困难,越要珍视机会。 一方面,从消费的角度看,规模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是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潜在消费群体,最终将成为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主体。另一方面,伴随老年人口代际更迭,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受惠于改革开放红利的“50后”“60后”“70后”初富群体,正在递次步入老年人行列,相比出生于战争年代、物质匮乏年代的“30后”“40后”前辈,新老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新消费需求,构筑老龄产业新业态,孕育银发经济新蓝海。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预测,至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约为12-15.5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届时全国GDP的8.3-10.8%;到2050年,老年人口消费总量将扩大到40-69万亿元,约占当时全国GDP的12.2-20.7%。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预测,在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长速度背景下,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为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为27.8%,占全国GDP的比重为9.6%;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为49.9万亿,占总消费比重为35.1%,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2.5%,两个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2025年将达到3亿人,2033年超过4亿人,2049年越过5亿人,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是全球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固有的以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为基础的潜在消费市场转化为以消费实力为基础的有效消费市场是问题的关键。一句话,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既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老年消费群体,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老年消费市场,为银发经济开辟了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
科学布局:营造银发经济新业态
中国老龄社会不断深化,促进银发消费、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关注老年群体,增强为老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用积极老龄观引导发展银发经济
积极老龄化是国际社会和中国奉行的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基本理念和行动纲领。世界卫生组织把积极老龄化定义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应的过程,也是老年人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积极面对晚年生活,继续为家庭和社会作出有益贡献。
发展银发经济不只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老年人不是银发经济建设的局外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而非包袱,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应有之义,正视和发挥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关涉更高更广层面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局。
发挥政府和市场在银发经济体系中的双重作用 银发经济有其特殊性,属非完全竞争性的经济,需要政府在必要时弥补市场经济机制的不足,一方面,坚守政府保基本、兜底线、普惠性的职能,坚持公平性原则,着力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资源,密织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网。同时,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规范和监督市场秩序,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坚持效率原则,促进市场配置老龄产业资源,引导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着力打造养老用品、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和养老金融板块,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构建系统化的老龄产业体系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必须突破发展养老服务行业的局限思维,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谋篇布局。老龄产业是银发经济的基本支撑,从长远来看,完善老龄产业的顶层设计,至少要从六大领域推进:
老龄文化产业 为全生命周期提供精神引领产品和服务,如终身学习、艺术创作、旅游休闲等产业,实现活得长又活得乐 老龄健康产业 坚持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观引领,构建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健康服务体系,如健康管理、体育休闲、中西医保健、数字化健康服务等产业,实现活得长又活得好 老龄制造产业 匹配老龄化和长寿化时代新需求和新消费的结构、偏好、层次、方向、特点等,如食品、酒茶、穿着、日用品、智能等制造业,实现活得长又活得美 老龄宜居产业 顺应老龄社会有房住到住得好的大变局,如建筑设计、材料、住房交易、不动产服务等产业,实现活得长又活得舒 老龄服务产业 关涉生活服务和生命服务的所有方面,如餐饮、家政、美容美发、托育等产业,实现活得长又活得安 老龄金融产业 做好宏观、中观、微观的养老金融准备,坚持长期主义,推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产配置,如融资、资产配置、保险、房产、金融+等产业,实现活得长又活得足。
发展银发经济,满足如此庞大的人群的需求,不仅要靠政府,更要靠市场;不仅要靠健全老龄事业保障,更要推动老龄产业发展;不仅要靠个人和家庭,更要靠政府、社会、市场全力推动。
积极看待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激发银发经济活力、拓展银发经济新空间,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增进老年人福祉,还能扩大国内消费,发掘经济的新增长点,更好推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