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

所属分类:健康小常识  来源:镇江12349平台

第一节 消化不良

一、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诱发因素有哪些?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不良症状持续 6 个月以上,无器质性疾病证据。尤其是胃镜检查仅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常见的因素包括:①与食物有关,如冷食、刺激性食物等。②与某些药物有关,老年人往往服用多种药物。③与消化酶不足有关,如胃酶、胰酶分泌不足。④ 与情绪和睡眠有关,如失眠、抑郁等。⑤与气候变化有关,如冬春和秋冬换季时高发。⑥与胃肠动力有关,如便秘、腹泻等。

二、消化不良的患者饮食需注意哪些问题?

消化不良的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规律饮食方式。平时容易饥饿的患者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饮食清淡易消化,患者平时宜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软米饭、萝卜、菠菜、南瓜、豆腐、鸡蛋、鱼肉、瘦肉等。烹饪方式宜清炒、清蒸。切忌进食过饱、过快或进食可能诱发症状的刺激性食物,包括辛辣和油腻的食物。要戒烟酒。对于进食后消化不良症状加重者,应在不改变热量的基础上,减少食入量,减少脂肪成分。

三、改善消化不良的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药物有抗酸药物、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物、消化酶,部分患者需要心理行为方面的疏导,一小部分患者需要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治疗。①抗酸剂: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铝碳酸镁除可抗酸外,还能吸附胆汁,伴有胆汁反流的患者可选用。②抑酸剂:适用于以上腹痛、胃灼热为主要症状者。常用抑酸剂包括 H2 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各种拉唑类药物)两大类。③促动力剂:目前常用的药物如莫沙必利和依托必利。④助消化药:如复方消化酶、胰酶、益生菌等。⑤是否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老年人来说具有一定的争议,建议咨询医生。⑥抗抑郁治疗, 需要在与医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审慎选择药物。

第二节 胃食管反流病

一、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反食、胸骨后灼烧热感,也可以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称为反流性食管炎。也可引起食管以外的症状, 如咽部异物感、慢性咽炎、慢性咳嗽、哮喘等症状。

二、胃食管反流常用的药物和服用方法?

1.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单剂量,每日 1 次, 空腹吞服。

2.组织胺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通常为每次 1 片,每日 2 次,空腹吞服。

3.铝碳酸镁,如达喜,每次 1 2 片,嚼碎服用,用于偶发症状或应用上述药物症状不能完全控制的情况,临时服用。不建议老年人长期应用。

第三节 老年消化性溃疡

一、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为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二、如何预防老年消化性溃疡?

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其次,注意饮食卫生, 杜绝烟酒刺激,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幽门括约肌的张力,易使胆汁反流,不利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另外,酒精会刺激胃黏膜, 使症状加剧。

三、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老人如何进行日常保健?

老年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时,其临床表现往往因不典型而易被忽略,以致延误病情。因此,针对发病机制,对消化性溃疡老人应从饮食、护理两方面进行日常保健指导。

(一)饮食指导

1)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安排食谱,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在不刺激溃疡的前提下多摄入营养,以增加胃黏膜的抵抗力。主食可以面食为主,也可摄取适量的牛奶以稀释胃酸,但不宜多饮。

2)规律进餐,少食多餐。每日 4 5 餐,定时进餐,每餐不宜过饱。最好每天每隔 3 4 小时进食 1 次,使胃中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酸。进餐时保持心情舒畅,充分咀嚼。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

(二)其他护理

1)针对具有易患因素的老年患者,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肝硬化、肾功能衰竭、慢性胰腺炎等疾患的老年病人, 应注意观察有无胃部不适、嗳气、流涎、恶心、黑便等症状。要保证老人有充足睡眠、开朗和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忧虑和情绪波动。不参加打麻将等可致精神过度紧张的活动,且进食后 0.5 1 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2)让患者了解吸烟更易引起消化性溃疡。烟叶中的尼古丁能轻度损伤胃黏膜,并加剧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因此, 应劝阻老人尤其是具有消化性溃疡易患因素的老人戒烟酒。避免长期服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对需要经常服用者应注意随访观察,必要时适当应用胃黏膜保护剂。

3)药物护理应熟悉药物的剂量、用法,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及时反馈情况,协助医生合理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同时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及用药程度,不良反应严重者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老年患者容易漏服或停服药物,主要是由于思想压力较大,不愿服药治疗;应用药物种类多,不知道服用次序。同时,老年人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而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无法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所以,在护理上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配合治疗, 在照顾病人服药时应注意服药到口。家属应按药物的治疗机制, 指导患者用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洛塞克),该药宜饭前 30 分钟服用;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饭后服用抗生素,避免胃肠道反应;法莫替丁等药物应在饭后 30 分钟服用。禁用或慎用致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激素、消炎痛片(吲哚美辛片) 等。

4)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家属应向老年患者反复讲解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抑制胃酸分泌可促使溃疡愈合。绝大多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各种抗酸、抗菌、保护胃黏膜药联合应用,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早日修复。教育病人按医嘱正确服药, 学会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不随意停药或减药,防止溃疡复发。另外,还需定期复诊。

四、怎样判断老人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

1)呕血与黑便。呕吐鲜红色或暗红色胃内容物或(和) 解出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晕厥等一系列组织缺血的表现。

3)贫血及血象变化。

4)氮质血症。

5)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 24 小时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 38.5℃,可持续 3 5 天。

五、老人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后家庭如何自救处理?

1)及时就医。对呕血、黑便和便血确定是消化道出血后,无论出血量大小,说明存在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务必去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小量出血可自行去医院门诊,中到大量出血应立即去医院急诊,必要时呼叫救护车。特别要警惕当突然出现上腹闷胀不适、恶心、肛门部便意紧迫感,以及面色苍白、出冷汗和心慌等症状时,是消化道出血的前兆症状。

2)停止工作。一旦出现呕血、黑便、便血,应立即停止手中的一切工作和学习,特别是体力活动和运动,以避免出血量增多。翻身、起床等动作最好在家人的辅助下完成,咳嗽、排便等动作都要轻慢一点。

3)暂停进食。一般情况下,应暂停进食饮水,而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时需要禁食,到达医院后也不影响医生进行急诊胃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止血治疗。一般消化道出血停止 12 小时后, 在医生指导下可饮流质,如温开水、米汤和蔬菜汤等。

4)卧床休息。特别是中等和大量出血时应立即绝对卧床,出血停止后至少卧床 3 5 天。卧床时如仍有头昏、心慌和出冷汗时,可去掉枕头平卧、环屈膝关节抬高大腿,以保证大脑血供。

5)避免站立。不能突然站立,尤其是在出血后 3 5 天内,防止直立性低血压、脑血供突然减少引起头昏、眼前发黑而昏倒,导致脑外伤和骨折,尤其是在夜间凌晨上完卫生间后, 站立时一定要手扶把手或有家人搀扶。

6)自然呕吐。当有呕血时,尽量让其自然呕出,不要剧烈用力呕吐诱发更大出血,也不要忍着不吐,呕血后及时用冷开水或矿泉水含漱去除口腔血渍,以防止血腥味的恶心反射加重呕血。

7)防止窒息。在呕血患者已人睡或神志模糊时,一定要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时造成窒息。一旦发现双眼上凝视、呼吸暂停,说明发生了窒息,应立即将病人侧卧,将头压低于床沿,用力拍背,使吸入气管的血液流出。

8)口服药物。暂停服用平时口服的各种药物,特别是抗高血压药、阿司匹林等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家中若备有云南白药, 可以口服。

9)留好标本。如条件许可的话,可将呕吐和便血的标本带到医院,让医生观察,必要时进行化验检查。

10)记好病史。记住出血前的腹部症状、既往的病史和出血前的一些诱因,如是否有节律腹痛、消瘦、呕吐等症状, 是否有服药、饮酒、肝病、应激和其他疾病史等,到达医院后及时告诉医生,对快速判断做出诊断很有帮助。

第四节 胆结石

一、什么是胆结石?

胆结石分好多种,平时大家常说的“胆结石”是指胆囊结石, 即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在中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大约为 10% 左右,也就是每 10个人中大约就有 1 个人患有结石。目前还没有预防结石发生的有效方法,但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减少或减缓结石发展的。

二、发现胆结石,怎么办?

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非常高,但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胆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几类,具体应采取何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1.饮食控制,定期复查!

首先,无症状胆囊结石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很多人终生带结石,并不引发症状。对血脂高或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的人,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少食油腻、多运动,有时结石可能逐渐缩小。但这部分患者需要定期做 B 超检查(每年一次即可,体检时会常规做),观察结石大小、胆囊大小和囊壁变化。如果复查过程中发现胆囊萎缩或囊壁增厚,此时不能除外发生胆囊癌的可能,需要行手术切除胆囊。还有一种情况,在患者因其它疾病需要进行上腹部手术(如胃切除术、肝脏部分切除术等)时,一般医生会建议同时切除有结石的胆囊(即使是无症状的)。这是因为:手术干扰后患者胆囊炎的发生率会增加,而且经过手术操作后一旦发作胆囊炎,会增加胆囊切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2.药物溶石,危及生命?

药物治疗胆结石,是针对那些经常感到右上腹不适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而言。这些患者在没下定决心切除胆囊之前,可以通过口服消炎利胆类药物暂时控制症状;也可以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通过调整胆汁酸成分达到稳定结石目的。

三、胆结石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结石并不一定需要切除胆囊,但对于合并有胆囊炎(出现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发现炎症表现)的胆石症应该接受胆囊切除。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则上都应手术切除胆囊。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术式。由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周围肿大、粘连存在,解剖层次不清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张在急性期行胆囊切除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渡过急性炎症期,待炎症完全消退后(约在急性发作后 2 个月左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当然,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那里,急性期也可以有选择地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相应的手术风险会明显提高。一些慢性胆囊炎或急性发作期过后的胆结石患者,由于临床表现不严重,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切除胆囊。殊不知这样做,相当于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胆囊癌的发生率,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增加。

四、胆囊切除后需要注意是哪些方面?

胆囊的功能是储存、浓缩和排出胆汁,帮助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切除胆囊后上述功能肯定会受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进食脂肪类食物后会腹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会使胆管扩张来部分代偿胆囊功能,一般 2~3 个月后就能够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因此胆囊切除术后要注意低脂饮食,少食油腻、肥肉、蛋黄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用餐规律。

总结:胆囊结石很常见,出现症状才手术;保胆取石不可取, 溶石碎石需谨慎;急性发作尽力保,腔镜切胆是首选;胆囊切除不可怕,少吃油腻是关键。

 

(朱灿宏)